zhishi
网站首页 > 急救自救 > 急救常识 > 正文
内容搜索:
中暑了该如何急救
[添加时间]:2020-03-31 [来源]:未知

中暑了该如何急救

中暑的症状

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,体内热量过度积蓄,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。那么,中暑具体有哪些症状呢?

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:

1、轻症中署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,患者还出现面色潮红、皮肤干热、胸闷或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,如大汗淋漓、面色苍白、脉搏细速、四肢湿冷、血压下降等。体温可进一步上升到38℃以上。

2、先兆中暑人在高温环境下,经过一段时间后,会出现疲乏、头昏、眼花、乏力、恶心、动作迟缓、胸闷、心悸、大汗、口渴、注意力不集中,即为先兆中暑。此时,体温正常或略高。若离开高温环境,休息数小时使可恢复。

3、重症中暑根据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:

(1)中暑高热:多见于老年人,常发生在持续数天高温天气或长时间运动后,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,导致体温急剧升高,出现全身软弱、头晕、恶心呕吐、动作不协调,甚至出现晕胶。典则症状为高热,体温可高达41—43℃,面色潮红,皮肤灼热、无汗,呼吸快而弱,脉搏增快,血压下降,脉从增大,继而山现躁动不安、神志模糊、嗜睡、诣妄、四肢抽搐甚至昏迷;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;重者可出现脑水肿、心力衰竭、肺水肿、肾功能衰竭、休克、代谢性酸中毒、弥教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而迅速死亡。

(2)中暑痉挛:在高温环境下,思考由于运动时大量出汗,丢失盐分过多,出现口竭,继而大量饮水,而盐补充不足,使血液中氯化钠浓度降低,致使肌肉兴奋性提高,引起四肢骨路肌疗孪性疼痛。

(3)中暑衰竭:是中暑最常见的类则。在炎热季节里进行大强度运动或劳动,大量出汗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没行及时补充饮料,可导致脱水、失钠、血液浓缩及血液茹稠度增高;加上皮肤毛细血管扩张,血容量不足,引起周围循环衰竭。

(4)热射病:在烈日下劳动、运动或军训,头部缺乏保护直接受到烈日暴晒,可引起脑膜充血、水肿和脑组织损伤。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,所以开始出现的症状就是剧烈头痛,还有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、恶心、呕吐、烦躁不安等临床表现,严重考可出现抽搐,其至昏迷。

中暑了该如何急救

夏天白天长夜晚短,气温一直居高不下,人很容易中暑,中暑之后,有哪些缓解方法呢?

中暑初期应迅速到通风阴凉的地方,平卧并解开衣扣,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,头部可捂上冷毛巾,可用,酒精,白酒,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,加速散热。

轻度中暑可以为患者泼水。泼在皮肤上的水,蒸发较快,以增加降温的效率。或者用冷毛巾湿敷患者,如果可能,将患者移到有冷气设备的地方。初期与轻度时,患者仍有意识时,可给一些清凉饮料,在补充水分时,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。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,否则,会引起呕吐、腹痛、恶心等症状。

重度中暑时病人若已失去知觉,可指掐人中、合谷等穴,使其苏醒。若呼吸停止,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。对于重症中暑病人,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。搬运病人时,应用担架运送,不可使患者步行,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,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、枕后、胸口、肘窝及大腿根部,积极进行物理降温,以保护大脑、心肺等重要脏器。

注意事项:中暑后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、淡盐水,或解暑类的药物等来进行解暑;平常可以多喝点淡盐水,豆浆,绿豆汤之类降暑饮品,午后尽量不要出门,预防中暑。

  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11xcs.com//jjzj/jjcs/10013.html
  文章整理:生活妙招网 欢迎分享!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!

生活妙招网-生活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手工制作,健康饮食,穿衣搭配微信公众帐号
关注生活妙招网微信公众号
方法1:搜索微信号"M99xcs"
方法2:搜索"久久小妙招"
方法3: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zhishi 最新推荐 >>
zhishi 相关内容 >>
zhishi 小妙招推荐
zhishi 猜你感兴趣
zhishi 推荐阅读区
头痛急救手册

头痛急救手册

头痛的急救办法 1、让患者在清净的房间卧床休息,并且保...
乘扶手电梯时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

乘扶手电梯时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

7月26日的扶手电梯吃人事件,过去还没有多少天,其过程很...
16种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

16种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

每年,全球都有千百万人会遭遇到生死攸关的紧急事故,很...
这12个野外急救措施,关键时刻能救命!

这12个野外急救措施,关键时刻能救命!

虽然我们不一定有在野外生存的机会,但在假日休息时间不...
这9个急救知识是错误的,别让你的善意变成伤害。

这9个急救知识是错误的,别让你的善意变

不管你的身体健不健康,都应该要知道基本的急救知识,那...
zhishi赞助商广告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站点地图 | 帮助HELP |
Copyright© 2018-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12001638号-9
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748号